Thursday, April 2, 2015

4/3 轉眼就剩一個月了/ 歐盟課程半學期微心得


        最近被人神到網誌,有鑒於廣大讀者熱烈迴響,決定重新開張。但也怕因為知道有人在看,反而會寫的譁眾取寵......

        距離離開巴黎剩最後一個月,時間突然變得好珍貴,加上調回夏季時間,晚上八點半太陽才下山,真的是逼得我不得不擺脫宅男生活。也發現其實吃學生餐廳,還比自己煮的省,也不用在那麻煩,就少了午餐晚餐要翻山越嶺回到我這個在郊區的家的麻煩。

        這幾週仔細想想出了國以來發生的各種事,發現真的有很多東西值得紀錄,但比起九月初來乍到時的流水帳murmur,我決定換個方式,就以主題式的來寫下這交換一年的點點滴滴好了!我也不知道這次自己的三分鐘熱度可以持續多長,但為了不讓這一年白花花的銀子跟逐漸凋零的青春白費,我會盡量勉強自己多寫點東西的。

        那就先來講講這學期的課好了!我最喜歡的一門課是"Les grands enjeux de la construction de l'union européen" (不精確翻譯:歐盟架構的大挑戰),除了level與其他Sciences Po 的雷課差很大之外,這門課「完完全全」就是我在交換前想要到Sciences Po 修的課。對歐盟的興趣最早是從準備國關考試開始,國際關係最dominant的現實主義學派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國家需要生存,在沒有更高統治者的無政府狀態下,能確保生存的方式就是增加權力。(The strong do what they can and the weak suffer what they must.) 很難要求國家放棄權力,而權力在現代國家最直接的展現就是「主權」。歐洲統合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個各國一步一步放棄自身主權的過程,這除了與我學習的現實主義有所衝突外,也是我這個生活在亞洲國家、又是一個這麼積極想爭取主權的國家的人很難想像的。在台大,有關國際組織的課少之又少,談到歐盟的課幾乎沒有,能真的到歐洲來認識歐盟非常符合我的期待!

        老師是個非常有魅力的中年女人,他第一堂課就開宗明義講,這是一堂"pro-l'union européen"的課。歐盟雖然追本溯源有超過60年歷史了(1950舒曼宣言),但即使到了現在關於本身存在價值的辯論仍然時常可見。這其實也是我最關心的問題,屁股都還沒坐熱我就知道我一定會很喜歡這門課。

        半學期上下來,老師的言論......可以說是越來越偏激。但我一直以來都不是正義魔人,越偏激的老師我越愛,不管講的是不是我喜歡的。老師支持歐盟的立場簡直到了一個超展開,以下可以簡列幾點:

1. 歐盟一直以來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不夠民主(更掉書袋的說法叫做「民主赤字」),因為他的commission, european council, council of european union 基本上都不是人民直選,但隨著整合程度越高,歐盟影響人民生活的幅度也越大,常被批評就是菁英怎麼想人民就只能suffer。老師對於這套論點的說法很簡單明瞭:從國際法的角度上來看,建立歐洲聯盟的每一項條約沒有哪個不是經過各國政府簽署、國內國會批准的,這本身就是一個賦予民主正當性的過程。

2. 在歐盟擴大的過程中,常會有人反對納入一些經濟、人權、民主化發展不夠高的國家,老師認為,若問他為什麼歐盟要持續擴大?本來6個會員國大家生活過得很好不就夠好了嗎?說到底,他認為只為了一個原因:"C'est morale"(這樣才是道德的)。難道我們捨得看其他跟我們享有共同歷史、文化的人們過得比我們差嗎?

3. 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議題在2000年左右被廣泛討論,當時很多人以"土耳其不是歐洲"的理由直接打回票,老師提出各種例子論證這一切都只是幌子:地緣位置比土耳其更東邊的賽普勒斯都加入了; 冷戰時期的NATO打的是大西洋與歐洲地區的同盟的名稱,土耳其明顯不在大西洋,那他必然就是歐洲了,冷戰時土耳其可以是歐洲,現在就不行?老師認為這一切的一切只有一個原因:土耳其不是基督教文化,這才是真的讓大家無法接受的原因。講完這一大串,有點像是掀開了一塊遮羞布xd

4. 老師對於要如何促進歐洲人對歐盟的認同的想法也非常....暫且找不到形容。他首先說:「國家認同這種事是被建構出來的」,這點毫無疑問大家都能同意,再來,他說,「我們也要更積極的來建構大家對於自己身為『歐洲人』的認同」,建立認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靠對外戰爭,老師直接打槍:「歐盟不能、也不會想這麼做」,第二有效的方式就是靠教育,老師認為除了學校要開始掛歐盟地圖而非各國地圖、增加歐洲議題佔課程比重之外,更重要的是歷史教育,歷史教育應該要擺脫各國現有的各種立場,以歐洲為立場出發,建立一套歐洲觀點的歐洲史。講到此,可想而知,已經激起台下不少反駁了......


        這門課成為我最喜歡的一門課,除了負擔輕、老師法文好懂之外,真的就是因為實在太有趣了!這些真的是在台大不太有機會學到的東西(如果自己認真一點多看點書應該是學得到啦.....),雖然時常會有一種「知道這些甘我屁事」的感覺就是了。

Thursday, January 22, 2015

1/23 寒假尾聲

        結束寒假長達27天的東歐、南歐旅程後回到巴黎,晃晃悠悠的又過了一個多禮拜。對下個學期沒有那麼害怕了,甚至有點期待。

        看了幾片日劇、開發了幾道新菜、偶爾聽聽法文、逛逛巴黎還沒去過的地方。難怪人家說交換一定要一年,雖然才相隔幾個月,但比起八月底初來乍到時的心情,真的有很大的不同!

        最近發現,法文其實也沒自己想像中的爛,雖然依舊沒辦法正常生活、還是有一半聽不懂、讀文章也還是會卡卡,但是真的是有進步。樂觀一點想,上半年幾乎完全沒碰法文的我都可以有那麼點進不了,或許在下學期全法文的壓力下真的可以大躍進吧!

        一直困擾已久的問題:為何來交換?好像也慢慢變得不那麼令我緊張。之前常常會覺得,只要有網路,沒有什麼是我在台灣無法學習到的。但仔細想想現在腦子裡所想的事、走過的地方、開始關心的事物,其實都是因為我身在異國、法國才會有的。看新聞,報導著希臘週日大選主打撤回撙節的極左派有可能上任,鏡頭拍著希臘憲法廣場、歐盟委員會布魯塞爾總部、大力主張希臘應繼續遵守撙節的德國政府,這些地方我都親身去過。逛羅浮宮,看到石器時代在賽普勒斯文明與希臘、兩河流域、土耳其等其他文明之間的交流,我也在其他地方親眼看過那些文明的故事。因為旅行,也開始去關心曾經去過國家的歷史、政治、經濟發展,對歐洲文明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因為修課,開始認識以前在台大不曾深究的議題,報上報導的歐盟經濟議題不再那麼陌生及與我何干、博物館或歐洲各地所見到的藝術作品也不再只是旅行中拍照打卡的景點。最重要的:語言,其實也有十足的進步,除了法文外,也經常發現自己的英文讀寫比出國前快了很多。這半年,其實冥冥之中也有不少成長,只是跟我原本所想的不同罷了!

        越來越喜歡巴黎,雖然幾乎所有來過的朋友、同學都不餘遺力的對巴黎投入他們的厭惡,但可能因為自己也在這生活了一段時間,每次走在街上,除了膚淺的對美麗的街景讚嘆外,想到曾經在這個城市發生的種種歷史、以及法國這個國家的多元及價值還是會很慶幸自己能有機會在這。

        兩週前發生的恐怖攻擊,讓法國人民組織了一場名為Je suis Charlie的大遊行,儘管恐怖攻擊兇手的目的就是要挑起法國族群之間的矛盾,但這場將近三百萬人的大遊行是以博愛、團結為號召。我回到巴黎後,路上還是經常可見je suis charlie的標語、新聞及輿論也大多都朝向法國團結的方向發展,一個非常有名的政論脫口秀Le petit journal還發起大家寫信到美國fox news抗議其錯誤的偏見報導。

        突然有點感嘆自己並沒有好好的利用這半年!花了大部分的時間把自己鎖起來,但或許這就是必要的調適吧?能在巴黎這個美麗城市的時間剩三個多月、之後還剩一個多月的歐遊,只希望自己能更放開心胸。

P.S. 希望能趕快開始寫遊記